商品詳情
作者 : Susanne Hofmeister 蘇珊娜·霍夫邁斯特 博士
在對每個七年階段生命的發展做了深入的描述之後,還針對這個階段設計了一系列問題。思考這些問題能夠使我們更加全面地回顧和審視在這個人生階段的經歷。而沒有這些問題,有很多實際上很重要的影響因素是容易被忽略掉的。比如,由於歷史的原因,相當多中國人在成年的過程中對於宗教往往沒有任何概念。但是很顯然,一種沒有宗教感的文化實際上會帶來一些問題,就像一種被某種宗教所主導的文化也會有它的問題一樣。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就此相互交流他們各自的人生經歷的時候,這些影響就顯現出來了。因此問題不在於說哪一種人生經歷比另一種更理想或更優越。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通過觀察,對自己的和他人的人生的觀察,讓自己因此變得更有理解力和創造力。
這本書既可以作為個人閱讀,自我回顧和梳理個人成長之經歷的指導,也適合與幾個人一起以讀書會的方式學習,或者作為生命傳記(自傳)工作坊的閱讀材料。本書封底文字:找到自己當下的人生方向您對自己的私人生活和職業生活還有熱情嗎?您覺得自己已經處在人生的最佳狀態了嗎?您有時候會不會問自己,難道我的人生就這樣了嗎?生命傳記工作能夠幫助您找到自己人生的主線,理解自己在私人生活和職業生活當中所面臨的困境,從中領悟生命所要傳達給我們的訊息並使之成為將來發展的助力。
這些有關自我認知的努力看起來微不足道,卻是至關重要。它讓我們在自己的私人生活和職業生活當中獲得更為清晰的方向感,也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身邊的人。它要求我們不是把目光局限在問題之上,而是把目光投向問題的真正起因。通過生命傳記工作,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自己人生的主線,活出更有自覺和主動性的人生。更充分地發展自己的優勢和長處,進一步發展人生的可能性。更好地接納自我,對將來產生更強大的信心。
譯者 : 金振豹老師
《拉開距離看人生》是德國資深人智學醫生蘇珊娜·霍夫邁斯特博士在她多年研究生命傳記工作、帶領工作坊及給來訪者提供諮詢的基礎上寫成的對生命傳記工作的系統介紹。生命傳記工作是以奧地利哲學家魯道夫·斯坦納博士開創的人智學(Anthroposophie)為基礎的。它認為人一生的發展有其內在的規律,就其實質而言是一個精神發展的過程。
這種認識是獨特的。
片面關注世界的物質維度的現代科學,固然無法提供這樣的視角,很多宗教和精神傳統又往往過於忽略人性發展的內在規律,而變得武斷和專制。而某種程度上,這種認識與中國的道家和儒家的傳統倒是有相通之處,既是道家典籍,也是中醫典籍的《黃帝內經》“素問篇”,認為女性和男性在出生以後都有一個由長、而盛、而衰的天然過程,並且分別以七年和八年為變化的週期。
《論語·為政》裡孔子講自己“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慾不踰矩。”這都說明我們的人生應當被作為一個有著內在發展規律的過程來看待,並且這個內在發展規律涉及到肉體、能量和意識之間的相互作用和關聯。這樣的一個人性觀和人生觀更為全面而合乎實際的,因而對我們更為透徹地認識自我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蘇珊娜·霍夫邁斯特博士在這本書裡同樣以七年為周期,幫助我們細緻而深入地審視和梳理自己過往的人生。閱讀這本書會讓我們意識到,生命的發展自有其內在的規律,是一條連續的脈絡。小時候我們在無意識當中經歷的很多事情,往往在我們成年以後照樣以一種無意識的方式,影響著我們對人對事的看法,以及對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定位。
我們在成年以後經歷的很多痛苦和恐懼,以及給自己帶來痛苦,卻又難以擺脫的行事方式,細究其緣由,甚至有可能在我們在出生時所發生的意外當中找到原因。儘管如此,這並不是說我們的人生是完全被過往所決定了的,恰恰相反,只有當我們努力和自己的人生拉開一點距離,不斷從更高的位置來鳥瞰自己生命的來龍去脈,我們才有可能擺脫一種不留餘地的“隧道視野”,不至於把自己的人生經歷絕對化,有了採取不同行事方式的自由和可能,進而為自己,也為他人打開更為寬廣的生命空間,生命的意義和樂趣,它所帶給我們的自由感,正是來自生命空間的不斷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