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詳情
德國資深聽覺藝術教育家Reinhild Brass經典力作,德文直譯,華德福音樂教育必讀選書。
聽覺是一切訊息連結的基礎,是每一種學習行為的先決條件。如何有效喚起聆聽的樂趣與喜悅?如何鍛鍊和運用自己的聽力?
德國資深音樂教育家Reinhild Brass專攻特殊教育音樂治療,為Wattenscheid的自由華德福學校Widar Schule的共同創辦人。這個學校的特殊之處是把音樂課的重點放在多元的聽覺訓練。在超過卅年的教學生涯中,Brass孕育發展出一套獨到的聽覺教育 (Audiopädie)方法論與教學法,有別於傳統的音樂課程教學方式。聽覺教育是一種學習傾聽的藝術,學習如何激發、加深與強化聽覺意識,《探索聽覺教育之路:華德福音樂課程及養成指引》即是其教學研究菁華的具體呈現。本書全面性描述如何藉由探索得以發現聽覺途徑,並對一年級到八年級的音樂課程內容與形式提供實踐的方法。這個方法關注身體律動、即興演奏,以及各式各樣自製發聲器材練習或演唱。作者建構出一種從練習開展而來的教學方式,並帶出深沉的反思。
Brass認為每位音樂教育工作者,首先應該成為聽覺教育工作者。本書希望鼓舞音樂教育工作者重視聽覺鍛練,並經由在課堂上使用書中所指引探索聽覺的方法,而得以自行發展出更多嶄新的教學法。
作者◆Reinhild Brass
居住在德國Witten市(北威州魯爾區)。大學裡學習特殊教育的音樂專業,同時也在自由音樂學校(Freie Musik Schule)專修藝術——教育——治療專業。畢業後於1979年與他人一起在Wittescheid建立了Widar學校(自由華德福學校),並在那裡擔任音樂教師至2000年。1989到1997年間,她甚至擔任了班級導師。該學校獨到之處,就是建校伊始即將音樂課的重點放在形式多元的聽覺訓練。在經年的教學工作中,Reinhild Brass女士對一到八年級的音樂課程內容與形式,已然建立起獨到而逸出常規的一套方法。這套方法的中心內容是身體的運動、即興演奏或演唱,以及各式各樣自製的發聲器材。
自2000年開始,Reinhild Brass女士在Witten市的華德福教育學院擔任講師。重點專業課題是從方法學角度,論述一到八年級學生音樂課的教學法及發聲訓練法。1998年以後,她還定期前往日本講學,並於2001年在橫濱市成立聽力教育進修所。在日本先後工作了二十多年,那裡現在已有超過二十位優質的聽力教育專家。2005年,她在Witten建立了聽力教育研究所。這是一個既開展教育,也同時開展研究工作的研究所,它的工作重心是:充分發揮針對聽覺培養的特殊教育學與教育方法學理念,並為社會學、教育學及治療學領域的工作者,提供進修教育的機會。自2015年開始,她也在中國大陸、臺灣、韓國開展了傾聽藝術方面的培訓課程。
譯者◆車迅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退休,曾派駐德國,目前在大連外語學校教授德語。
德文校閱◆陳念萱
德國慕尼黑大學音樂學碩士。曾任大學音樂講師、華語講師,中學音樂教師、特教教師。
聽覺教育校閱◆潘鍇
萊雅琴療癒師,結合了德國人智醫學和中國黃帝內經,以萊雅琴為主要樂器,其他樂器為輔,發展出一套適合中國人學習的音樂治療理論體系和綜合音樂療法。
音樂經歷: 六歲學琴,主修手風琴,遼寧師範大學音樂教育專業,主修合唱指揮。曾赴德國深造,師從Reinhild Brass。
聽覺教育校閱◆李愛華
廿餘年音樂教育經驗,對音樂與人的關係深感興趣。現為照海華德福音樂教師;人智學培訓、華德福師訓音樂課講師。
音樂培訓經歷:歌德館音樂教育自由音樂教師培訓、北京人智學音樂治療師培訓、美國Berklee College of Music專攻作曲